小编今天整理了一些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很差吗?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首先我从5各方面来讲他到底有多差劲。
1师资力量,刚开始听老师们说那个国外留学回来的,哪个高校毕业的,感觉很高大上,实际上,我们都知道国外大学宽进严出,qs100~500相当我们国内985 211,可以随便申报,基本都能申请的上。而且招生老师还给我们带
近代史
,我就很无语,乱七八糟。
2学习氛围:这个我可以说基本没有,都在谈恋爱,打游戏,上课没一个人听,你说我觉得老师和学生各占一半原因。有些刚步入大一的时候还期盼着好好上课听讲,由于老师讲课估计是年代长了还是怎么的,我感觉很死板,照着PPT讲,全程没有一丝互动,有时候能把自己讲糊涂,就很无语。只有图书馆考研还有点学习的氛围,在这所大学大部分都是养老模式。
3学校可利用资源和学生竞赛:少的可怜,几乎可以说没有。一堆乱七八糟讲座让你参加,不是为了学分没人去。学校很小,起初我的这个分数也可以报襄阳的一个好二本,估计快升一本了,我超了汽院录取分40多分,当时我真的是不懂。(只因为人家的标题是
武当山
小清华),现在想想觉得可笑。
4依据以前的名声来招生,提到汽院估计以前人都是觉得公办而且还是老二本,仗着这个优势许多人才申报的,也正因为这个他也越办越差,啃着老本却重来不创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虽然大学都是说自学,但是也是需要引导的。
5
人际关系
,这个我觉得以后大家都知道有多重要了,一个圈子的扎根会因为你选择的学校而带来不一样结果。同样都是二本我觉得能去大城市就去大城市,人脉什么的都在大城市,以后毕业也可以适当利用,这所学校很偏,发展前景我也没感觉到。
能讲的就这些了,希望大家慎重择校,这是我个人意见,可以问其他学姐学长,再次强调这是个人亲身经历,学校带给的印象

湖北省三本大学有哪些学校
湖北省三本大学主要包括以下几所学校:
武汉东湖学院、
汉口学院、
武汉工商学院、
武昌理工学院、
武昌首义学院、
文华学院、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
武汉传媒学院、
武汉晴川学院、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
湖北商贸学院、武汉工商学院、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
三峡大学科技学院、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
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
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
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
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
荆州学院和湖北商贸学院。
这些学校分布在湖北省的不同地区,如武汉、荆州等地。它们提供了多种学科领域的本科教育,涵盖了工程、商业、艺术、医学等多个领域。例如,武汉东湖学院在工程和商业领域颇有声誉,而汉口学院则以其优秀的文学和
法学专业闻名。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校园文化,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这些学校不仅提供了高质量的教育,还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供了丰富的课外活动和实践机会。
这些三本大学在湖北省乃至全国都享有良好的声誉,并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优秀的人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高等教育的普及,这些学校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湖北省乃至整个国家的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独立学院,走过20多年,即将谢幕!
2020年5月,《关于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实施方案》发布,要求把独立学院转设作为高校设置工作的重中之重。到2020年末,各独立学院全部拟定转设工作方案,推动一批独立学院实现转设。同时明确转设方案为三种:转为民办、转为公办、终止办学。
湖北原有31所独立学院,其中15所独立学院已经完成转设办学,成为独立的民办或公办高校,2所独立学院目前转设公示刚刚期满,还有14所独立学院已制定转设路径,正在加紧开展转设工作。
以目前来看,湖北终止办学的独立学院相对少见,部分独立学院早在2011年就完成转设更名,开展独立办学。
武昌理工学院新校名上还有老校名痕迹。
01
什么是独立学院?按照官方解释,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
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
民办学院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不少知名高校、普通一本和二本院校都创设了独立学院,而这些独立学院最后多属于“三本”。
湖北独立学院兴起,多始于2000年前后,总共设立了31所,有22所位于武汉。大刚查询2009年发布的独立学院名单,当时全国独立学院有318所,湖北以31所独立学院位居全国省市区榜首,武汉则以22所位居全国城市榜首。除湖北外,当时独立学院超过20所的省市区仅有江苏(26所)、浙江(22所)、辽宁(20所)。
在独立学院发展高峰时,全国共有326所独立学院,每年招生数在百万以上,至今有2000万人因此获得接受到高等教育的机会。武汉能够成为全国大学生最多的城市,无疑也和拥有22所独立学院相关。可以这么说,独立学院也是武汉高等教育办学特色。
查阅31所独立学院校史显示,这些高校多创办于2000年及以后,最晚创办的独立学院是
武汉大学珞珈学院,创办于2006年4月。当然也有两所高校例外。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湖北商贸学院)校史显示,该校前身可追溯至成立于1995年的武汉涉外服务学校,但其开展独立学院模式办学时间明显延后,2003年,湖北工学院商贸学院才正式挂牌成立。同样的情况还有
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武昌理工学院),该校宣称办学始于1997年创办的湖北工贸专修学院,但其开展独立学院办学模式,则已是2004年2月。
所以,湖北独立学院办学模式就是始于2000年,至今正好走过20个年头。
02
独立学院的快速发展,为国家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但同时也带来各类问题,这也正是国家多次发文支持独立学院“转设办学”的原因所在。
最受关注的是公平问题。刚开始,为了能够吸引生源,不少独立学院的毕业生能够获得母体校的学位证,此举引发有关公平的争议,曾引发舆论风波。其中最受关注的事件是,2011年,当时的华科分校官网发布消息,该校有1881名2011届毕业生获得华科学士学位证书。该消息引发华科学生强烈不满和抗议,两校高考录取分数相差100多分,最终拿同样的学位证,显然有失公平。
因为确实有失公平,2012年,独立学院授予母体校学位的做法被彻底终结。
独立学院既能获得政策倾斜,规避各类风险,又能在竞争中获得母体校品牌支撑,招生相对容易,所以发展速度很快,且部分独立学院还能获得母体校的优质师资力量,这显然对普通民办高校不公平,此外,由于独立学院与母体校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导致产权归属不明。这些因素显然不利于高等教育健康有序发展。
2006年9月26日,“独立学院转设”首次被提出,2008年,相关文件再次出台,进一步支持独立学院转设,并给出5年的“培养期”。自2011年始,湖北独立学院开始转设。
湖北原31所独立学院基本情况,仅供参考。
当年,
武汉大学东湖分校转设为武汉东湖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转设为汉口学院,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转设为武昌理工学院,
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转设为
武汉长江工商学院,2014年4月更名为武汉工商学院。这4所高校是我国首批成功转设的院校(共有12所),可谓带了一个好头。
2012年,
武汉工业学院工商学院转设为
武昌工学院,2014年,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转设为文华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转设为武汉工程科技学院。
2015年,又有4所独立学院转设,分别是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武昌首义学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
武汉学院)、
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湖北商贸学院)。
2016年,3所独立学院迎来转设。
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转设为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转设为武汉传媒学院,武汉大学珞珈学院转设为武汉晴川学院。
之后,独立学院转设脚步减缓。直到2020年,仅有1所独立学院转设成功,
江汉大学文理学院转设为
武汉文理学院。
03
梳理这些转设资料发现几个特点。一是密集转设导致校名相近,有些“傻傻分不清楚”,按照传统,高校一般采取“地名+专业特色”模式来取名,但有专业特色的词汇就那么多,抢着抢着就没了。武昌理工学院、武昌工学院这两个校名,经常有人搞混。武汉工商学院和
武汉商学院也不是一个学校。
二是部分高校校名中的地名不具备识别作用。有些是之前创校时遗留的问题,比如汉口学院在江夏,之所叫汉口学院是因为当初建校(
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时确实在汉口,后来最终选址江夏,但仍沿用原校名,转设之后仍称汉口学院;有些则是更名导致,比如武汉晴川学院并不在汉阳。
三是独立学院转设后与原来的校名区别太大,让人感到很陌生,比如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武汉设计工程学院,与原有校名基本衔接不上。
当然,这些都是小问题,更大的问题恐怕是,独立学院转设的速度有点慢,哪怕相关部门几次三番下文催促,距离2008年给出“5年培养期”已过去13年,仍有大批独立学院没有完成转设。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15日,全国仍有独立学院257所,这两年,独立学院随着转设数量有所减少,但存量太大,很难快速“消化”。不难看出,2016年之后,独立学院转设工作明显进入低潮,有能力转设的早就转设成功了,没有能力的或者意愿不强的明显还在观望等待。截至目前,全国尚有188所独立学院未进行转设公示。
湖北的情况也差不多。2023年最新一批31所转设独立学院名单显示,湖北有2所独立院校转设,一个是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武汉城市学院),另一个是
湖北民族大学科技学院(
湖北恩施学院),也就是直到此时,湖北除武汉之外,仅有1所独立学院转设。武汉也仍有6所高校尚未完成转设,湖北其他城市则有8所高校尚未完成转设。
13年时间,湖北独立学院转设刚刚“过半”,但在全国来看,这或许还是一个不错的成绩。
武汉学院。
04
为何“断奶”这么难?有专家指出,这是因为独立学院的利益牵涉到母体校和投资方,尤其是一大部分独立学院往往由房地产商投资举办,由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不配套,导致5年申请考察验收期被迫延期,陷入“独立难”困局,此外,还有来自独立学院内部的阻力,不少老师并不想面对转设带来的“不确定性”。
面对错综复杂的独立学院“独立困局”,相关部门不想再等了,直接发布“最后通牒”。2020年5月,再次发文督促独立学院转设,要求到2020年末,各独立学院全部要拟定转设工作方案。
要么转设,要么停办,没有别的路可走。
话说回来,转设虽是国家层面的强制要求,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好处。独立学院发展到今天,也确实到了要“断奶”的时候,因为它确实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不可能一直存在。
独立学院转设为民办高校后,可以获得更多自主权,也不用每年上缴数千万元的“挂牌费”,更多经费能够用在教育教学上,院校的实力才能稳步提升,才能直面“抢生源”竞争。
以转设成功的院校来看,武汉学院、武昌理工学院等院校依然拥有不俗的实力。转设之后,这些院校的发展没有受到丝毫影响,教学实力和影响力也越来越强。
独立学院转设,就是为了明晰产权、确保公平,也是为了解决独立学院游走于公立学校与民办高校、公益办学与营利办学之间的尴尬办学局面。从这个层面上来讲,独立学院转设是必然要走的路,不存在其他选择。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思路网以上就是思路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思路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